傅彩云的“放诞美人”色彩与曾朴的“二心争斗” ——基于巴赫金复调理论视域的研究
Analysis of Fu Caiyun's “Dissolute Beauty” and Zeng Pu's “Struggle Between Two Minds” :A Study Based on Bakhtin's Polyphony in Perspective
DOI:
https://doi.org/10.37134/erudite.vol5.sp.6.2024Keywords:
放诞美人, 二心争斗, 复调性, 傅彩云, 曾朴Abstract
“放诞美人”傅彩云是曾朴在《孽海花》中塑造的最为复杂的一个艺术典型,学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争议产生的原因是《孽海花》具有明显的复调性。曾朴并未以作者的绝对权威居高临下地讲述傅彩云的故事。傅彩云在小说中拥有主体性的地位,她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与作者曾朴的声音形成主体性的“双声”对话关系。这使得《孽海花》中的傅彩云成为一个具有复调色彩的“放诞美人”。“放诞美人”的复调性是曾朴与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二心争斗”的结果。“新”与“旧”的身份杂糅、“中”与“西”的文化对话,这些内源性的冲突影响了曾朴对傅彩云的重写,使得他笔下的傅彩云形象呈现出众声喧哗的复调性。文本中充斥着的曾朴“自我”与“他者”傅彩云的对话,从本质上来看是曾朴的意识与无意识的双声复调,是他内在主体世界中两个侧面的“二心争斗”。
Fu Caiyun, the “Reckless Beauty”, is the most complex artistic character created by Zeng Pu in Sinful Sea Flowers, which has received mixed reviews from academics. The reason for the controversy is the obvious polyphony of Sinful Sea Flowers. Zeng Pu does not narrate Fu Caiyun's story with the absolute authority of the author, Fu Caiyun has a subjective position in the novel, and she expresses her own voice and forms a double-subject dialogue with the author Zeng Pu's voice. Thus Fu Caiyun becomes a “Reckless beauty” with polyphonic characteristics in Sinful Sea Flowers. The polyphony of “Reckless Beauty” is the result of Zeng Pu's “two minds struggle” with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in which he lives. The blending of “new” and “old” identities, the cultural dialogu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nfluences are internal conflicts that impacted Zeng Pu's rewriting of Fu Caiyun, rendering her character with a polyphonic nature of multiple voices. The text is filled with dialogues between Zeng Pu's “self”' and the “other” Fu Caiyun. Essentially, this represents a double-voiced polyphony of Zeng Pu's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minds, embodying the “struggle between two minds” within his internal subjective world.
Keywords: Dissolute Beauty, Struggle between Two Minds, Polyphony, Fu Caiyun, Zeng Pu
Downloads
References
一、论著
王加兴编:《对话中的巴赫金:访谈与笔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王祖献:《孽海花论稿》(合肥:黄山书社,1990)。
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
王德威著、宋伟杰译:《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俄)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铃译:《巴赫金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陆士谔:《新孽海花》(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9)。
(日)沟口雄三著,李甦平、龚颍、徐滔译:《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李鸿章著,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汤克勤:《近代转型视域下的晚清小说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吴秀明辑:《郁达夫全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张鸿:《续孽海花》(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杨联芬:《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
时萌:《曾朴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欧阳健:《曾朴与孽海花》(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胡适:《胡适文存》(第三集)(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冒鹤亭:《孽海花闲话》(北京:海豚出版社,2010)。
耿传明:《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美)爱德华·W·赛义德著,单德兴译:《知识分子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康有为:《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梁归智:《箫剑集》(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曾朴:《孽海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瑜寿:《赛金花故事编年》(上海:亦报社,1951)。
魏绍昌编:《孽海花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二、期刊论文
刘传霞:<文学叙事中的赛金花>,《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页69-72
刘堃:<晚清的女性教化与女性想象———以《孽海花》为中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3期,页69-77。
李永东:<政治与情欲的双重叙事——上海租界语境调控下的《孽海花》>,《中国文学研究》, 2011年第1期,页29-33。
杨飞:<从《孽海花》中傅彩云形象看晚清知识分子的文化反思>,《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第4期,页208-215。
杨庐丽:<繁华散尽皆成空——曾朴与白先勇作品中“妖女人”形象浅析>,《开封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页39-40。
张波涛、温奉桥:<女性杂像与男性焦虑——《孽海花》对中国现代性别秩序的想象>,《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页109-116。
欧阳建:<《孽海花》难以终篇的内在原因——试论傅彩云的配角地位>,《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第6期,页122-127。
金国政:<沉沦的世界盲目的抗争——浅论《孽海花》中女主人公形象>,《云梦学刊》,1986年第3期,页122-127。
秦海英:<人与文,话语与文本——克里斯特瓦互文性理论与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联系与区别>,《欧美文学论丛》,2004第3辑,页17。
曾志耘:<历史文学阐释性漫谈——由赛金花母题引发的思考>,《黄淮学刊》1994年第10卷第4期,页13-17。
高瑞泉:<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第36卷第1期,页25。
三、学位论文
张禹:<末世烟花——从两部晚清小说《海上花列传》、《孽海花》看部分古典叙事传统的现代置换>,陕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4年。
四、报刊资料
《论张毕来对<孽海花>思想倾向的评价》,文汇报,1964年,12月23日。
《<孽海花>述评》,光明日报,1956年,6月24日。
Downloads
Published
How to Cite
Issue
Section
License
Copyright (c) 2024 Li Zhiqin, Chin Mooi San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